产品特性Product characteristics
声阻抗测试又称中耳分析仪,用以对中耳炎症、咽鼓管功能及镫骨肌反射的了解与诊断,一般用于鉴别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混合听力损失。
性能特点
骨气导间距大于15dB的患者一般在中耳分析仪测试中具能得到佐证。儿童选配助听器时,最好常规测定声阻抗,由于儿童因解剖原因最易出现中耳炎所致听力障碍。
常见的临床中耳鼓室图形有:
A型:正常型,即峰压点位于±50daPa之间,峰值0.3-1.65ml,儿童则为0.35-1.4ml,
B型:平坦型,提示鼓膜及中耳系统不活动,如中耳积液、探头耵聍阻塞等。
C型:鼓室负压型,图表现为峰压点位于-100daPa以外,提示中耳状态。常见原因多为中耳为咽鼓管不通。镫骨肌的反射阈强度正常耳为70-100dBL,平均为85dB
人的中耳是一种阻抗匹配装置,它可将声能转化成电能并放大,如果在机械波的传导通路上病变如中耳腔积液、听骨链病变或有新生物改变了阻抗匹配性能,妨碍了机械波的有效传导,就会导致传导性耳聋。声导抗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分析中耳的状况。
测试方法
将一个探头塞进耳道,使耳道形成一个封闭腔。这个密封腔由探头、外耳道、鼓膜组成。探头内有 3 根小管。第一根是导声管,传导鼓膜;第二根小管连接麦克风,用于监测密封腔内的声强级变化情况。这种变化可通过与麦克风相连的平衡计显示出来。当密封腔内的声强级是 85db 时,平衡计指针在“0"上。当鼓膜、听骨链的功能有变化时,当鼓膜反射回到外耳道中的声强级也跟着变化,平衡计指针随着摆动。第三根小管与小型气压泵和压力计相连,可调节外耳道压力在±4mmH O 范围内变动。通过改变外耳道的压力,使鼓膜的活动度发生改变,从而可观察到中耳动态顺应性情况。
外耳道所能产生的声强级取决于鼓膜和中耳系统的顺应性。麦克风可测出从鼓膜上返回外耳道的声能。返回的声能多少以正负方向显示在平衡计上。根据声强级大小可以推算出封闭腔的容积。
例如:当中耳系统僵硬时,如中耳炎,返回的外耳道声能比正常时多,导致外耳道的声强级增高,平衡计上的指针偏向正值,说明中耳腔的容积变小,顺应性降低。与此相反,当听骨链中断时,返回外耳道的声能比正常少,导致外耳道的声强级降低,平衡计上的指针偏向负值,说明中耳腔的容积变大,顺应性增加。
临床应用
鉴别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蜗性还是蜗后性可以用声反射来确定。如果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蜗性,声反射阈值则比正常人要低,如果声反射阈值≤60db,就说明有重症,提示这种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蜗性耳聋。声刺激引起镫骨肌收缩是不受意志支配的反射活动,而纯音测听必须依赖受试者配合才能进行。 声反射的客观特性可用以鉴别非器质性聋。 一般说来, 听力损失越重,声反射引出的机会越少。 一般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至 30dB以上, 有些声反射就难以引出。
耳蜗性聋由于声反射消失较晚,其声反射阈的感觉级随听力损失增多而缩小,当声反射阈的感觉级小于 15dB(SL)时,就很难引出反射。在比相应波长“听阈"低的水平引出反射是不可想像。这种情况显然是非器质性聋的表现。但由于此法并非实际听阈测试,只是测定患者对听阈上高强度的反应。因此,只有在受试者主诉听力损失大于声反射阈的情况下才有实用意义,否则不能排除耳蜗性聋重症阳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