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周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手术,如肩部、手臂、手部的手术等。通过刺激针将局麻*物精准注射到臂丛神经周围,可有效阻断该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使上肢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且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
颈丛神经阻滞:常用于颈部手术,像甲状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等。可以准确地将局麻*作用于颈丛神经,为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避免全身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
腰神经丛阻滞:适用于下肢髋关节、大腿前侧及小腿前内侧等部位的手术。能够实现对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有效麻醉,满足手术需求,尤其对于一些不适合全身麻醉或腰椎穿刺困难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坐骨神经阻滞:主要用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等部位的手术。通过刺激针引导局麻*物到达坐骨神经周围,可使这些部位在手术中得到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
股神经阻滞:适用于膝关节及以上部位的手术,如膝关节置换术、股骨骨折手术等。可以阻断股神经的传导,减轻手术区域的疼痛,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2.连续神经阻滞:在一些长时间手术或术后需要持续镇痛的情况下,刺激针可用于建立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通过留置导管,可定期或持续给予局麻*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麻醉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术后康复的舒适度。
3.小儿及特殊患者的神经阻滞:对于小儿以及不能进行良好合作的病人,如聋哑儿、智力障碍患者等,在镇静或基础麻醉状态下,使用神经丛刺激针实施有效的神经阻滞,可避免因患者不配合而导致的麻醉失败或手术中断等问题。
4.疼痛治疗:利用神经丛刺激器开展疼痛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神经丛刺激针的预期用途:
1.提高手术安全性:准确的神经定位和有效的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对于深部的神经阻滞麻醉有其优*性。
2.增强麻醉效果:相比传统的麻醉方法,神经丛刺激针结合神经丛刺激器能够更精确地将局麻*物输送到目标神经周围,从而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和效果,减少局麻*的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3.促进术后恢复:连续神经丛阻滞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镇痛药物的应用,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食和康复锻炼,提高了手足外科、烧伤科患者的功能恢复速度,降低了患者的临床用药费用,提高了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
4.教学与培训:方便实习医师和年轻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提高医院麻醉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
